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曾用名:疾病控制杂志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
ISSN:1674-3679
CN:34-1304/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期刊分类: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热词:
论著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医疗即战争隐喻的认知话语研究(4)

来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能动性也得到了积极动员,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赢得了非典战役,战争隐喻作为一种修辞策略在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3.3 语言的内部动因

能动性也得到了积极动员,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赢得了非典战役,战争隐喻作为一种修辞策略在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3.3 语言的内部动因

从语言系统内部看,首先,语言系统本身的构成要遵循经济原则;其次,语言交际存在着不自足性。在语言经济原则的支配下,词汇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可以弥补这种不自足性。其调节方法就包括借用行业用语和术语,通过词义泛化实现语言的动态平衡。(刘英凯、钟尚离,2005;李卫中,2004)战争用语在医学话语中的使用就是一种军事用语的语义泛化现象。战争域的言语表达丰富细微,而且传递了十分直观形象的意象和文化信息,所以它们很容易成为描述疾病治疗和医学科研这类较为抽象概念的借用对象。这种借用既反映了语言交际的不自足性,也体现了语言系统的经济原则。

3.4 历史文化动因

从社会文化的维度来看,战争隐喻的使用与战争对人类的深刻影响密不可分。纵观人类历史,90-95%的为人们所知的群体曾卷入过战争,而且其中的大部分经历过常年的战乱。(Keeley, 1996)据统计,近5000年里人类共发生战争次。(余建华 等,2002: 1)弥漫于古今中外的各种战争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与战争相联系的概念隐喻也引申到了军事以外的其它领域,成为人类生活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Argument is war”,“business is war”,“game is war”以及“love is war”等等这些以战争为源域的结构隐喻已被证明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并且还可以预见,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也将会成为战争概念的新目标域。(袁影,2004)在中国,战争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尤其明显。历史上因朝代更替、外族入侵引发的战争频率极高,而近代以来为推翻帝制和外来侵略,为建立新的政治体制,战争更是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所以,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和平成为大势的情况下,暴力革命和战争对抗的思维依然长期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战争话语也几乎成为所有领域里的陈词滥调。

4.对医疗战争隐喻的反思

4.1 医疗战争隐喻的积极意义

医学话语中的隐喻性描述使晦涩难懂的原理和过程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郭贵春(2007)认为,科学文本中的隐喻“成功地弥补了纯粹由形式逻辑词汇构成的科学理论语言僵硬、封闭的缺陷,极大地拓展了科学理论陈述所提供的意义空间。”从这个角度而言,医学话语中的战争隐喻或许可以成为军事语汇生成新意义的创生媒介,使旧词创生出新的用法和意义,丰富语言的表达。同时,战争隐喻的使用也避免了零度语言(非修辞语言)的平淡和直白,增加了话语的张力。

医学话语中的战争隐喻也具有极强的修辞价值。当战争与手术、癌症、瘟疫、病毒、免疫系统、细胞、医生和病人等等这些医学元素联系起来的时候,战场上鲜血淋漓的视觉联想,枪炮声鸣、厮杀痛呼的听觉联想,激烈对抗的触觉联想,以及伤痛欲绝的情感联想使战争隐喻的本体获得了更多的注意价值。在中国,每当面对重大疫情或灾难事件的医疗救助(如血吸虫、非典、禽流感、地震伤员救治等)时,战争隐喻都被当作一种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并在实际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4.2 医疗战争隐喻的消极作用

虽然战争隐喻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但是其消极作用也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隐喻过程是通过选择和突显源域及目标域的某些因素,并使源域中的某些因素映射到目标域中

实现的。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1996)医学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突显了战争紧迫和对抗的特质,而掩盖了战争的暴力性、强迫性和毁灭性,并且忽略了它可能引发的非理性和盲从。

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战役”中,不仅疫情被视作敌人,而且病人也连带着被部分不理性人群视作对手,被冠以“毒王”之类的污名。在2009年“抗击”H1N1型流感(甲流)的“人民战争”中,成为“全民公敌”的不仅仅是引发流感的H1N1病原体,还有那些从国外回来的输入型甲流患者。他们在紧张时刻的归国之举在网络上激起了大量声讨,有网民愤恨地称他们为携带病毒的“恐怖分子”,要坚决把他们“抵制”在国门之外。桑塔格也指出,“有一些说法,如与癌症抗争或征服癌症;癌症是杀手疾病,癌症患者是癌症牺牲品。表面看来,癌症似乎成了罪犯,但癌症患者也被弄得像是犯了罪似的。广为人们接受的那种有关疾病心理学理论把患者和康复的最终责任都加在不幸的患者身上。”(桑塔格,2003: 52-53)战争隐喻在动员人们团结斗争的同时,削弱了人们面对疾病时应有的客观理性态度,也给疾病打上耻辱的印迹,而作为疾病的承载者,患者往往要承受污名化所带来的歧视和痛苦。


文章来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网址: http://www.zhjbkzzz.cn/qikandaodu/2021/0627/1173.html


上一篇:耳石症耳屎症
下一篇:英汉疾病委婉语的对比分析